2020跨2021的這波寒流,有在山上遇見雪嗎?

00.JPG

2021魯蛋家的開年首次山旅橫貫中央山脈(縱的沒能力,橫的總有機會吧),就從南投仁愛鄉走出花蓮銅門的能高越嶺古道,此古道為日治時期的警備道路,更是一條台灣深具歷史意義的古道,原始的古道是由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建立,在日治時期再被修建成正式道路。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復原台灣島上的電力系統,而由台電實行「東電西送」政策,在沿線建立起多座高大電塔,完成一條現今無法想像的高壓輸送線,將東部多餘的電力輸送至西部,使能高越嶺道因而被稱為能高保線路或台電保線道路,沿線更設有多個保線所

01.JPG

這條路線不單有壯麗高山美景,也具中級山的魔幻多變景色

01-2.JPG

雖然沒有迎接到2021年第一道龧光,但目送了2021年第一片夕陽

02.JPG

更不用說往花蓮方向望去的滿滿雲海

02-1.JPG

2021年的首次山旅魯蛋家將與李家小隊一同揭開序幕,期望2021年愛山的大家每趟山旅都能平安順利

60-1.JPG

沿路可入住及搭營點有:

【天池山莊-(原天池保線所)】需要事先申請

04.JPG

【天池山莊至八被光表碑前路旁】水源需取自天池山莊

05.JPG

【八被光表碑前空地】用水需由天池山莊取過來,這也是我們第一天的紮營點,雖然這波寒流無法踏雪而行,但首次享受了零下負四度搭帳的凍感

06.JPG

【檜林保線所】水源為保線所前溪流,因行程規劃之故我們只路過未在此紮營,此路線開放後目前此處是有協作於此,如自組隊要在此紮營也許需有在保線所周邊選找營位的心理準備

07.JPG

【奇萊山莊】水源為山莊主建物前黑水管,這為我們第二晚入住的地方

08.JPG

實際行程】

第一天:3:00 內湖出發→接駁車→7:20 屯原登山口→9:15 尾上口登山口→9:20 雲海保線所→15:00天池山莊→16:10 光被八表碑
第二天:7:20 八被光表碑→8:00 檜林吊橋→9:45 檜林保線所→14:50奇萊登山口→16:30奇萊保線所
第三天:6:30 奇萊保線所→8:50 天長隧道→接駁車→花蓮火車站 14:03 復興691車次

10-1.JPG

每回要前往花東山旅,最大最難的課題就是搶火車票,因此行最後出花蓮銅門後需搭火車返回台北,午夜時分專注聽著報時聲於零時零分時同步按下購票,幸運的張羅到回程車票,接著預約好接駁後,就出發囉! 

11-1.JPG

3:00接駁車從台北內湖出發,下埔里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小七補充行動糧後繼續而上,就在快到屯原登山口時路邊出現寫著「此路不通花蓮」的告示牌,兩兄弟問為什麼?主要是因能高越嶺雖被納入中橫公路計劃之中,但因其地質脆弱及可能影響生態,最終只有屯原前部份道路以及奇萊路天長隧道後的道路可通行汽車,其餘的就都要靠你自己的11號公車喔

12-1.JPG

第一天】

7:20 屯原登山口,整裝後出發

13.JPG

能高越嶺道從屯原0K開始至奇萊登山口共26.5K,再接著從奇萊路21K走出天長隧道9.5K上接駁車,這次的山旅全程共計38K~加油囉,孩子們

14.JPG

事隔兩年後再走往天池山莊,路況比兩年前好上許多,連木橋上都多了標示公里數的小鐵牌

15-1.JPG

天池山莊前的13公里路是熟悉的旅程,也是一段回憶之路

16.JPG

來到這熟悉的台電西送告示牌處,這在當時可是件偉大的建設負擔起「東電西送」,將東部多餘的電力輸送到西部來(所以在這整路的山頭都可見為數眾多的大型電塔設置)

17.JPG

8:50  雲天宮登山口,這是越嶺道坍方改道的重要路口之一

18.JPG

古道走起來就是這麼的舒服

19.JPG

9:15  尾上口登山口,孩子們說:這次的行程不是不會上山頭(真的這樣嗎? ~看下去),只好隨口開張支票囉~下次再上

20.JPG

能高越嶺西段那幾座吊橋也是讓人有的深刻印象

21.JPG

來到供奉土地公的福雲宮,祂是能高越嶺道上的守護神,請求庇佑這三天的山旅行程順利平安

22.JPG

9:20  雲海保線所,這有別於台北濕冷天氣,晴天爬山就是有難以形容的舒服感

23.JPG

廣場上有個能高越嶺古道全段的介紹牌(之前都直接路過沒認真看過)

24.JPG

孩子們紛紛問:這總長多少...孩子啊,還沒開始走就已想著結束,是想先自我催眠嗎?

25.JPG

不用自我催眠啦,我們就一路從南投走到花蓮就對了

26.JPG

在雲海保線所的一角發現這片酒瓶圍牆,不論是走過多少次的山徑,每次總是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

27.JPG

記得過了雲海保線所後有個高繞,沒錯,現在正走在高繞路線上~還是超喘的啦 (這高繞段應該是大黑崩壁外,大家也很有印象的吧)

28-2.JPG

看著崩坍處下方遺留有之前被毀損的吊橋,只能感嘆及敬畏那大自然的力量

28-4.JPG

高繞路過後就是著名的大黑崩壁

29.JPG

崩壁的路基感覺變的更為紮實,走起來自然就相對的更為安全,不過畢竟它仍屬於不穩定地質,所以經過時還是快速通過比較好

29-1.JPG

遠眺馬海濮富士山

32.JPG

彎延的寧靜山徑

33.JPG

11:20  大家餓了,提前放飯大休,整點後再出發

34-2.JPG

木炭窯遺址,一直都是路過絕不錯過的地方

35.JPG

遠方能高安東軍的稜線清楚可見

36.JPG

此時路旁再次出現能高越嶺全段導覽圖,大家自然又停下來對著導覽圖在討論

36-1.JPG

這面導覽圖告示較雲海保線所的那面更為清楚,就利用此圖再跟孩子解說接下來後二天要走的路線

37.JPG

出發前連續數日持續低温特報,一時還擔心因此而無法成行,幸好天氣轉為乾冷才能出發,但排骨爸大家都是靠雙腳移動喔,你幹麼研究起路旁的摩托車呢? (這一切都是我家老爺無聊,以借位的方式形成排骨爸研究起摩托車的視覺錯位,其實排骨爸當下是彎腰在拍橫溝下的東西)

38.JPG

再次來到當年與蔡爸家結緣的橋旁

41.JPG

這條路上真的有著魯蛋家滿滿的回憶啊(遙想四年前與蔡爸家在這結識的緣份,回憶兩年前那趟奇萊南華追雪記,當時這已是大片雪景)

42.JPG

除此更是條充滿夢想的路線,排骨爸正跟孩子們說明那些暫為夢想的層疊山頭

42-1.JPG

夢想會實現嗎?   實現的夢是美的,還是名為夢想的夢才美

43.JPG

轉個彎看到天池山莊的身影,當然是看的到但還有一長段路要走咧

44.JPG

看到了嗎? 雲霧下那小巧的柱狀物就是八被光表碑,我們今日預定的紮營處

46.JPG

先過一座橋

47.JPG

再來就是能高吊橋,過這座橋後天池山莊就快到囉

53.JPG

能高吊橋旁的三疊瀑布前二次從未曾下去過,看看時間還充裕那就下去看看吧,幸運的在瀑布前的水霧與日光並存之下遇到了虹與霓

50.JPG

能高瀑布為濁水溪支流塔羅灣溪上游,瀑布標高約3000至2850公尺,落差約150公尺,為台灣高海拔瀑布之一,於能高越嶺道上可見瀑布分三層於巍峨的高山上落下,故稱為「三疊瀑布。每年夏、秋兩季水量豐沛時,氣勢磅礡,宛如一條奔騰於山林間的銀色絲帶

52-1.JPG

要走才會到啊! 雖然時間充裕但還是快上來吧,繼續我們的旅程

54.JPG

最令人開心的13K里程樁

55.JPG

15:00  天池山莊

56-2.JPG

天池山莊第三次見面囉,這次來多了營位配置圖,也許有機會再來可申請看看,今日要趕到八被光表碑紮營,所以在山莊取水後就未多做停留

56-31.JPG

沒想到山莊往八被光表的山徑上搭滿著帳篷,沿路雖有不少頂帳篷但未影響到行走倒也還好

57.JPG

一轉彎,看見的是氣勢非凡的能高稜線

57-1.JPG

回頭望則是奇萊連峰稜線的箭竹草原

57-3.JPG

再來就是一路聽到山友們驚呼連連,那滿到快從山谷中溢出來的無邊際雲海

57-2.JPG

16:10  光被八表碑。因附近正在施作太陽能板工程無法於預定點紮營,故另行整地以利於完成紮營

57-4.JPG

營帳組跟伙頭兵分頭作業

57-5.JPG

在搭好帳後可以有碗暖暖的山粉圓喝~真是無比幸福

57-6.JPG

這時夕照映射在南華山的黃金草坡上,那閃亮耀眼的讓人有些睜不開眼

57-7.JPG

照片上的看到的溫度只是假象,那眼底的温暖色彩實際是禁錮體熱的冷洌

58.JPG

八被光表後的夕陽西下,目送即將沒入雲海中的今年第一片夕陽

57-8.JPG

夕照映射下的雲海

58-2.JPG

入住景觀第一排的小壽司最是幸福

58-0.JPG

不畏寒風欣賞著落日餘輝

58-1.JPG

因氣溫冷洌一整夜半夢半醒,直至被凍醒才拿出手機看溫度,螢幕上出現難以想像的數字負4度~真的除了凍還是凍。而排骨爸的這句話說的最為傳神:寧願尿溼褲子,不願走出帳篷

58-6.JPG

【第二天】

漸露出頭來的日出曙光,讓天際掛著極美的色溫

58-7.JPG

這樣的美景當前讓人捨不得收帳

58-9.JPG

昨夜冷洌的溫度讓外帳結滿了霜,營柱甚至也結了層霜,第一次遇上這樣的情況,想說抖一抖外帳應該能將霜抖掉,結果確實霜落一地但外帳防水條也因此而斷裂脫落,完全一整個傻眼 (σ`´)σ

59-0.JPG

前方穿過雲海漸漸東升的旭日

59-8.JPG

迎接第二天的日出,再美的景色仍有離開的時候,就讓它的美永留心中

59-9.JPG

7:20  八被光表碑團拍後出發

60.JPG

接下來將是從未踏足的山徑,是陌生且期待的旅程

60-2.JPG

告別前一晚的營地

60-4.JPG

有著雲海一路伴我行

60-5.JPG

灑上橙黃色的南華山大草原

60-06.JPG

7:30 能高主峰叉路。往上就是能高安東軍的入口,孩子們我們要直行還是往上呢?

60-6.JPG

先望著能高安東軍縱走導覽圖神遊一番

60-7.JPG

孩子們今天感覺戰力十足,一路勇往直前

60-8.JPG

晏哥的視角-愛爬山的媽媽

61.JPG

能高越嶺在過八被光表後就屬-能高越嶺東段,前晚冷洌空氣讓路上到處呈現結霜景象,甚至看到罕見的髮絲冰(據說是真菌影響冰的結構所形成的)

69-9.JPG

有機會一路伴著雲海而行是種幸福

70-2.JPG

離開氣勢恢宏的大山,轉入中級山的百變森林山徑

70-5.JPG

協作機車的行車終點,再來的山徑機車完全無法過,所以只能到此即需步行

70-7.JPG

山澗上的木橋

70-8.JPG

踩著落葉地毯前行

70-9.JPG

8:00  檜林吊橋

71-10.JPG

來到第一座檜林吊橋,感覺橋面還是有人在走,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從旁繞道而過

71-90.JPG

吊橋後的小溪水源

71-20.JPG

8:15  能高越嶺17.5K處

71-21.JPG

沿路的景色怎麼看都美

71-23.JPG

厚實舖滿大地的各色落葉

71-24.JPG

一路綿延不斷的紅柞楲地毯

71-25.JPG

抬頭望見的楓紅

71-26.JPG

這美的讓人捨不得移開視線

71-27.JPG

透過樹梢灑落在山徑的陽光

71-28.JPG

一路到檜林保線所前不缺乏活水源

71-30.JPG

還有架設良好的木橋,不懂此條路線為何遲至去年才正式開放

71-31.JPG

遠眺對面背陽山坳處雪白一片,可見這波寒流的威力

71-32.JPG

循著木階梯而下

71-33.JPG

遇到由西段過來東段這的第一處崩壁

71-40.JPG

只要路徑不是滑動鬆軟碎石一切都好說,踩穩往前小心走就可以

72-01.JPG

加上整段都有架了繩索可供輔助

71-50.JPG

熟練沉穩往下的孩子們

72-02.JPG

這狀似傾洩而下的大石堆群,雖然路徑走來踏實但還是需盡速通過

72-04.JPG

前方樹上掛滿一身的霧淞,細看其下有一段的木階梯

71-80.JPG

待全員安全通過後再續行

72-30.JPG

抬頭望,哇~樹上滿滿的霧淞

72-40.JPG

再遇第二段小坍塌處,有高繞路

72-50.JPG

高繞後排骨爸跟老爺回頭查看一下原路,其實小坍塌處還是能過,但如沒踏好可能直接溪底見,所以建議不用貪快,高繞一下真的沒差多少,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72-70.JPG

回看這一大段的坍塌情況

72-80.JPG

續行古道

72-90.JPG

大家都曾走在下著雨的山徑上

73.JPG

但應該少有機會走在融冰的雨中吧

73-01.JPG

彷彿走入北國的凜冬之境

73-30.JPG

小橋旁有著佈滿紅葉及霜白的瀑布景色

73-40.JPG

因溫氣漸漸回温以至融冰雨越下越大,老爺只好當起另類山林聶采臣

73-50.JPG

9:45  檜林保線所

73-61.JPG

保線所的原有房舍均不能進入,保線所前已有數頂協作搭好的帳篷,剩餘可搭的地方看起來並不多了,在保線所這小休十分鐘後續行

73-65.JPG

來到天長斷崖與越嶺道景觀展望點,芒草過長看不到什麼景觀

73-66.JPG

10:20 檜奇吊橋

73-67.JPG

這座吊橋就真的完全不能走了,已封閉起來需由旁邊繞行而過

73-71.JPG

松蘿世界充滿奇幻變化,也許下個轉彎就有驚喜等著你

73-732.JPG

高山活水是山行者心中的楊枝甘露

73-735.JPG

沿路走來遇見不少巨大檜木

74-10.JPG

難道這是檜林保線所之名的原因嗎?

74-30.JPG

每當遇上高大的巨木總是想跟衪拍一張

75-13.JPG

終於遇見具歷史象徵的舊式電桿遺跡

75-15.JPG

這些歷史記念物存在我們無法參與且難以想像的年代,但它們卻為過去艱困年代提供難以抹滅的付出

75-18.JPG

攝影師的視角

75-19.JPG

來到今日最困難的一關-高繞過五甲崩山

75-20.JPG

一路漫長的之字形緩坡而上,但因是持續所以真的是夠喘的

75-21.JPG

兩兄弟再次反應:不是說這條路線不上山頭的嗎?

75-22.JPG

那為什麼會撿到這顆五甲崩山

75-23.JPG

因為GPS標示她就在路線上的稜線高點轉個彎而上那,不過遍尋小山頭未見三角點,就當她是吧!  小山頭繞下來看到萬大銅門乙線的電塔

75-24.JPG

電塔旁發現少見的巨大礙子

75-25.JPG

午後山頭飄散起霧,站在霧氣裡的電塔群

75-26.JPG

五甲崩山是今日路段的最高點,接下來就會是一路緩下

75-27.JPG

加油啦,距奇萊山登山口還有2.2公里

75-28.JPG

霧越來越濃,五甲崩山驚人大面積坍塌情況只能霧裡看花

76-1.JPG

路上的巨人王座(好像有人說比較像巨人馬桶)

76-11.JPG

14:50   能高越嶺道東段出口 (終於集到兩端入口的牌子)

76-12.JPG

又完成一條古道-能高越嶺道26.5K,下趟的越嶺古道會是八通關嗎?? (這心會不會太大了點,不知那來的自信)

77-10.JPG

超棒的大家啊

76-14.JPG

我家老爺說:為什麼把他拍的像協作? 不過說真的,你就是我們家的協作吔!!

76-13.JPG

拍完照後沿奇萊路繼續趕路

77-1.JPG

奇萊路上怎麼走了好一段路都看不到里程數,等過快半小時才看到一個18K的里程牌,後來聽接駁的悠境大哥說奇萊路有21K之長

77-2.JPG

奇萊路畢竟過去是車行路,果然是好走上許多

77-3.JPG

路旁斷了的樹幹上發現有個巡邏箱,旁邊有個鏽蝕廢棄的鐵梯,大致看了一下好像可直下溪底,應該是過去台電需巡邏水文時通行的設施

77-19.JPG

遇上一座較為完整的電桿

78.JPG

奇萊路雖然平坦好走,但路中還是有些的落石

78-10.JPG

突然小孩問:排骨爸怎麼這裡就有隧道,不是明天才會有嗎?

78-11.JPG

其實這只是個迷你的短隧道啦,不能跟明天的比

78-13.JPG

過水泥路橋

78-14.JPG

行經路上廢棄的台電所

78-15.JPG

這指標倒是讓大家會心一笑,想必是位貼心山友的人巧心之作,因走到這大家難免已累的面無表情

78-16.JPG

16:30    奇萊山莊(奇萊保線所),山莊前已接有可取水的黑色水管

78-17.JPG

今日的晚餐就讓大小奧利佛四手聯煮,這次意外發現煎鍋另個好處-山上煎蛋超好吃

78-19.JPG

奇萊路一路走來經萬善祠後飄起大濃霧外加雨絲不斷,抵達奇萊山莊發現主建物旁的小房舍可進入,當下決定今晚就在這能遮風避雨的屋簷內過夜,終於能繼昨晚光被八表的負四度後給它好好睡上一覺,感恩啊

第三天】

6:30 奇萊保線所,團拍後出發

79.JPG

山莊的水源來自山莊前不遠處的這條小溪

79-11.JPG

出發前有朋友分享奇萊路上超多螞蝗,應該是此環境潮濕多雨之故吧,還好我們全員都無螞蝗光臨(連跟螞蝗友好的排骨爸都沒哦),真是幸運,看來是因寒冷天候的關係吧(冷到牠也都不想動)

79-12.JPG

掛在天長溪上方的水濂瀑布

79-14.JPG

那遠遠就能看到顯眼橋身的天長橋

79-22.JPG

行經引水道皆有上鎖並禁止進入,後根據悠境大哥說:日據時期為讓水力發電將水力用到極致,所以在山裡鑿建很多的引水道,可以讓形成地下伏流而不易蓄留的水,經十二處穿梭在山林間的一層層引水橫坑,將水力完全不減的導引入龍溪壩使用發電

79-19.JPG

已荒廢的貨物昇降機,升降機內停有一輛廢棄的三輪台車

79-20.JPG

前有廢棄短隧道

79-21.JPG

再來的明隧道內有台廢棄機車,古道上好像真的就是少不了那台機車

79-23.JPG

重回年少時代的尬車少年兄

79-27.JPG

穿越天長橋,由天長橋旁的溪谷可看出此處不穩定的地質特性

80-12.JPG

進入短隧道

80-10.JPG

有種回到眠月線的錯覺

80-11.JPG

馬上就遇上不穩定地質的坍塌處,雖然此崩坍地不大

80-16.JPG

較難的是一開始要由大石塊下來因落差狀況不易穩健踩踏,加上往下踩踏需彎腰在重裝下易重心不穩,雖然旁邊是直到溪底的不深斷壁,但不小心翻落肯定不會是小事,所以要小心勿貪快(不過老爺帶恩過時並未站上大石塊,而是由大石塊旁的窄小踩點前扶著大石塊繞過,他說踩點是實的且重心較不會因上下落差而不穩,基本上就是以現地當下的情況選擇最安全的方式過)

80-171.JPG

中間有個比較窄鈄點,是除一開頭大石塊外另一個需要小心的地方,然後架繩是鬆的最好要收緊去拉會較穩

80-17.JPG

此坍塌處的全景

80-20.JPG

開鑿而成的古道,有發現亮點嗎?

80-18.JPG

這處山壁有兩個凹入的石洞一大一小,我們笑稱大的是夫妻雙人房,小的則是小孩單人房,應該都可供緊急避難之用

80-19.JPG

過水濂瀑布

80-23.JPG

遠遠走來時因視線角度以為需衝過瀑布,走近後發現不用太擔心,因為靠邊走是可以不濕身通過

80-25.JPG

水濂瀑布後的堅固明隧道,有遮蔽有水源是個不錯的紮營點

80-26.JPG

在隧道另一端還有條沿山壁流下的小瀑(小瀑下方有個凹池,還蠻適合單人泡澡用,如果有人想的話)

80-27.JPG

走著走著發現怎麼前面山谷有棟白色建物,,發現原來是昨天入住的奇萊山莊

81.JPG

見此情況孩子中有人問:它就在對面為什麼不直接做座條橋過來,卻要我們沿著山繞走那麼長一段路。哈哈,如此無經濟效益的事是不會有人想做的,   你們長大些就會明白這箇中道理。好了,準備再進隧道囉

80-28.JPG

進隧道請開啟頭燈

80-111.JPG

這段隧道也是個短隧道

81-10.JPG

但走出去隧道後有些愣住

81-11.JPG

因此隧道口就是兩周前剛坍塌的12.5K處

81-12.JPG

結果我一衝而上,但至頂時不知要如何走才對

81-13.JPG

這時在下面的老爺開玩笑說:繩索在上就直直上去啦,搞屁啊上面根本沒路,他大笑

81-14.JPG

原來的路線應該是上至頂後右下接回原路線,但後來可能另開了條中間更好走的橫切路線(就是上圖標示的紅箭頭處),一開始上木梯後因視線被大石遮蔽,加上上方架繩的誤判,所以未留意到新的路線(後來排骨爸在新路線前有疊了疊石,以避免後續的山友跟我一樣)

81-15.JPG

雖有架繩但因踏點窄小且鬆滑,需拉繩借力踩穩才能繼續往前

81-151.JPG

排骨爸要踩出的下一步的地方,就是這處比較危險的點

81-16.JPG

12.5K坍塌處新路線全景

81-17.JPG

通過12.5K坍塌點可就安心多了,因這樣就表示全線較危險的地方都過了

81-18.JPG

這坍塌點感謝悠境大哥進來多次整理,讓山友大家可安全的通過此處坍塌

81-152.JPG

忽然大夥的目光都被眼前這座氣勢大好的山頭吸引,更紛紛在猜這座山頭是何許人? 透過山頭辨視系統結果竟沒有山名,在這山頭後方的是昨天於五甲崩山稜線上因霧太大而無緣見到的奇萊連峰

81-19.JPG

續行來到奇萊路12K囉

82.JPG

這是已被踩實的崩壁點

82-21.JPG

那透過樹木間的空隙,可望見昨天那高繞過的五甲大崩壁

82-23.JPG

續接寛廣的水泥步道,突然有又什麼吸引大家的目光

82-251.JPG

原來仍是那座無名山(孩子為其命名為:春筍山~氣勢頓時弱了),藍天白雲映襯其俊美之勢,再加上繚繞其身的山嵐雲霧,可說完全不輸任何一座知名大山啊

82-24.JPG

前方來到展望處,站上大石以求更佳的視野

82-261.JPG

昨日一路走過的路線,此時完全展現在眼前

82-29.JPG

同時更能清楚的看到五甲大崩壁的全貌

82-28.JPG

上完五甲崩山後就是沿那些電塔群中一路走下來的

82-30.JPG

轉個頭看那月亮仍舊掛在山頭,白天的月亮倒是挺特別的

82-31.JPG

8:50  天長隧道,久聞大名終於見面囉

82-32.JPG

才進隧道口又見一台古道上的戰駒,更加驗證古道必有機車的必然定律

82-341.JPG

但怎麼才進來就看到出口的光呢?  天長隧道不是超級超級的長嗎?

82-35.JPG

最後再鑽出因滑落土石而變窄小的洞口

82-37.JPG

排骨爸說:這洞口好像比山友之前分享的變的更大了吔

82-39.JPG

現在只要彎個腰就算背著重裝也能輕鬆的鑽出

82-391.JPG

原以為鑽出來天長隧道就這樣結束,沒想到其實出來後才是天長隧道的開始

83.JPG

為何隧道中間這段能見天日? 看到下方倒塌翻落在山谷的那段隧道就明白了

83-1.JPG

危崖峭壁一瀉千里之勢,怎能不叫人為之震撼

83-2.JPG

再次進入天長隧道

83-3.JPG

遠遠就看的到另一頭出口的小光點,但一直走也沒有覺的它變近,邊走邊研究起這座人工開鑿出的超長隧道,其中後段有幾處以水泥灌漿來接合兩端隧道,整個隧道都還算平整好走(畢竟過去也是能通行車輛)

83-5.JPG

就在走的不知今夕是何夕時

83-6.JPG

突然發現在隧道的壁上不時有標示,最高興的是看到9 1/2的標示,因為表示天長隧道的出口就要到了

83-7.JPG

接駁的悠境大哥早就在隧道洞口等著我們

84-1.JPG

有問悠境大哥隧道內感覺車應該能進,為什麼接駁車都是停隧道口前沒開進去? 悠境大哥說:主要是因山友出來的時間不一定,加上隧道裡的空氣比較不好,所以通常會停在洞口外等

84-2.JPG

走完天長隧道也就結束大家的11號公車之旅,再來就轉換為四輪行程

85-1.JPG

上接駁車囉,開心

85-4.JPG

出發前就對這條叫奇萊路的道路非常的好奇,難道它會是過去上奇萊山的舊路,因此這條路線才以奇萊為名嗎?     但好像不是我們想的這樣,它原是一條台電保線路(台電當時就將它命名奇萊路),主要是將木瓜溪上游發電廠的電力利用這條路線輸送電力到西部,這條路線就沿著木瓜溪谷一直深入山區,沿途我們會再經過磐石駐在所

85-6.JPG

這個駐在所悠境大哥說目前週一到五仍是有人員駐守,但因今天是週日所以無人在內

85-7.JPG

是一個保留非常完整的駐在所

85-8.JPG

車行經可見天長斷崖的展望點

86.JPG

奇萊路終點

87.JPG

再來的產業道路由龍溪12K開始,這段路都有在維修所以路況極佳

88.JPG

鮮紅色的龍澗橋橫跨溪谷遠看頗為壯觀,橋的另一頭即是龍澗電廠

90-2.JPG

龍澗電廠

 90-4.JPG

原來的瀧澗冰棒因道路管制因素已移到山下,但.....今天竟然沒有營業,好想哭,應該是期待我們再次造訪故留下這伏筆吧

90-5.JPG

目前因慕谷慕魚前段的道路坍方無法通行,改行沿木瓜溪旁而行的臨時便道

DSC_0689.JPG

美麗的溪邊大理石

DSC_0692.JPG

想不想搬一塊回家,但這是不可能的,木瓜溪這的大理石是未開放開採的,就用相片留存下這美麗的石紋吧

90-55.JPG

所以只能一直拍~拍~拍

90-51.JPG

行經悠境大哥的家招待了我們汽水,下山來一杯果然就是舒暢啊

90-58.JPG

銅門刀可是相當有名的,來了當然就不能錯過,這純手工打出來的山刀不只是藝術而且實用

90-59.JPG

因悠境大哥下午還要上山接另一組山友,感謝他一路為我們導覽至此,接下來將送我們到花蓮火車站。老爺拍了花蓮火車站採馬賽克拼貼的花蓮特色景點徽章(大概只有我家老爺會去留意到,有到花蓮火車站的朋友也可以留意一下)

90-57.JPG

火車站這當然要先吃大家期待數日的火車便當囉! 再搭上火車北返台北,結束2021元旦三天的山旅【能高越嶺古道】

99-99.JPG

#能高越嶺道--安排三天兩夜走完全段,沿途可觀賞壯麗自然景觀及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除了看到寬闊的高山箭竹草坡,更能穿梭在檜木森林裡

#出發前

   --最佳戰友甲問:冰斧帶了沒...冰爪帶了嗎? 著實緊張了一下,我想玩雪但是我不想在雪中行走啊!!

   --最佳戰友乙問到:這麼冷,你們確定上山嗎?意志力會不會太過強大啊!只能說因為魯蛋家約了另一組意志力超強大的戰友(排骨爸家),所以無法臨陣脫逃...

      排骨爸聽聞回說:意志力的強大也是要靠科學支撐才能出來的啊!要不是預報這幾天變為乾冷,這行程應該也會無疾而終吧!

#孩子們說:今日行程不上山頭喔! 雖然後來還是路過那顆五甲崩山,還是被孩子們反問:不是不上山頭的嗎?? 哈哈,凡事就是有意外的嘛

#雖然屯原-天池山莊走了三次,但每次都有全然不同的感受,會再走一次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晏哥&恩弟 的頭像
    晏哥&恩弟

    晏哥&恩弟-寶貝的足跡!

    晏哥&恩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