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二週前巴福越嶺由桃園走回台北,今天魯蛋家跟排骨家打算從台北烏來的桶后古道上至宜蘭的小礁溪山,於翻山越嶺後再接回桶后古道完成一個O型縱走,也就是由台北走到宜蘭再折返台北
小礁溪山:海拔1,147公尺,無基石。位處在大礁溪山與烘爐地山間
桶后越嶺古道:烏來鄉境內三條古道,巴福越嶺、哈盆越嶺及桶后越嶺古道,都是昔日泰雅族狩獵及遷徙時所走出來的路徑,桶后這條是台北烏來與宜蘭礁溪往來的古道,而它二端的景色地貌各有特色
桶后越嶺古道(臨宜蘭端):地貌與桶后溪融為一體的景色,展望處還能見到小礁溪山,走在古道上一望遠方,這片蒼綠的疊疊山巒與已成網紅點的抺茶山有異曲同工之妙
桶后越嶺古道(烏來端):路徑初期為寬敞的林道,中後段轉為中級山特有山徑,不難想像為何桶后會被說是自行車越野的好所在之一,但古道可不是一路都這麼平到底,有些路段需要扛車甚至上下樓喔~看下去就知道
桶后林道:自孝義起里程約十三公里,林道雖然都有水泥或柏油路面,但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坑洞不缺,同時有些車道狹窄不太好會車,不過只要小心行車問題不大。林道上有幾處(9.5K&12.5K左右,當然也能背進去古道野營)可以下至溪谷野營,難怪它一直是野營的聖地之一
繼上次探完全段的巴福越嶺古道後,這次打算來趟桶后越嶺古道+小礁溪山的小圈O型縱走(大多數的山友會選擇桶后越嶺古道+大小礁溪山的大圈O型縱走),上至小礁溪山約4小時/下至桶后林道約5個半小時
當兩兄弟知道不走大圏只會走小圈時非常的開心(有時字義易讓人誤會呀),看的出來上小礁溪山可是一路直直往上啊, 而接回桶后林道則也是一樣的直直往下,真實走後的感受就是累人啊(所以有一陣子他們開心不起)
今日的天氣預報:下午五點時會有30%的午後雷陣雨機率,這....會遇上嗎? 排骨爸真從祈雨大神轉生成烈日晴郎了嗎?
桶后林道可先將導航設定在「烏玉檢查所」(現已更名為: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孝義派出所)
以前林道採總量管制(當初露營時期一直想來這嚐試野營,但因林道封閉一直在延期...延期,所以未曾來探訪過),現今林道管制解鎖才能來探訪
首先進入的是阿玉路(孝義產業道路)後接上桶后林道,林道入口處有著施工管制立牌,不過因我們來的早回的晚,所以未遇上整點放行的交通管制
桶后林道上最不缺的就是瀑布及攔沙壩
路段大都舖有水泥或柏油,有些路段路面狹小加上前來野營的車潮真的很多,所以路上有缺口處大都會停有車輛,會車時真的要多加留意一下
桶后林道全長13公里
因目前12.5公里處進行路面打摏施工,本周車輛只能停在12.5公里左右,上圖的13公里指標是走進來時拍的
12.5公里處有一大片樹林
此處應該是聚集較多野營的區域,尤其下山後發現滿滿的林道都是來野營的人潮,頓時失去那原想來這體驗野營的念頭
寬敞平整的林道,桶后林道13K終點,接下來就是桶后越嶺古道
林道終點有座年久失修的桶后吊橋
吊橋旁的大樹上有個藍天隊指標寫著「鳥嘴尖」,應該也是條登山路徑吧!
桶后越嶺古道0K
0K處的古道路口
7:10 開始我們今天旅程
平整的古道,排骨爸的單車Off-Road之夢
古道中的整治工程
7:25 來到登山口叉路口,這時小孩問是要走大圈(大礁溪山+小礁溪山)的還是小圈(小礁溪山)的呢?
今日預定只打算走小O即可,也就是登小礁溪山後接回古道回程,所以啟程吧!
上爬一小段後,排骨爸發現我們走到大礁溪山路線了
仰天長望啊~問小孩要繼續洗頭下去還是回頭
結果二路不說,大家直接退回去
7:30 回到原起點
確認了一下,小礁溪山登山口要過小水泥橋繼續往前
過小水泥橋
存於溪流間的攔沙壩(生態與經濟的茅盾點)
攔沙壩產生的美麗水瀑
7:40 來到小礁溪山的登山口,準備踏上我們的陡上人生
再次確認登山口的指標,這時老爺問:這到小礁溪山要180分鐘,但是剛才的大礁溪山只要100分鐘? 聰明的老爺,你應該沒想到大礁溪山到小礁溪山要多久吧!
走進中級山溼熱的樹林
從登山口需一路徒上700才會到小礁溪山
這的山徑較原始且臨溪,所以山徑土質相對較為濕滑
孩子說:這要是下雨天走應該就坐滑梯了吧!
每上至一個小鞍幾乎都上升了100公尺左右,而且只要見藍天隊貼心的指標,也就會是我們小休的地方
累了,就休了再上
親子登山的要訣,就是找對方向拉長時間分段多休,行前讓孩子對行程有初步暸解,自然走起來就會比較輕鬆有趣
整條路徑就是明顯的上升,一路都是仰望前方
有些踩點溼滑路段也有設拉繩輔助
當然囉,路徑中的新發現更能保持動力往上,可不要垂頭喪氣樣
這倒木可以是時空之門嗎? 直接將我們傳送到三角點嗎?
說真的還是靠11路公車比較實在啦
持續上行,海拔高了,此時終於可感受到微風俆徐
終於有一小段腰繞的平緩路,筆直有序的杉木道
開闊處,可遠眺
樹上的一叢小綠倒是讓人感到有趣
此處是山友航跡上標註的綠豆湯,孩子們笑問:這是綠豆湯鞍部還是他在這喝綠豆湯啊
出發後又是一段的陡上等著我們,來到溪溝陡上囉
看的出來這後段的路徑真的很陡
而且土質還有些鬆軟,所以除了陡多加滑
最後一段的溪溝陡上,加油囉,剩大概100公尺~是海拔喔,不是距離
悠閒(無力)的雙人組
上到頂後路徑兩側芒草夾藏刺人植物(感覺是薔薇),討厭啊
哈哈~看到箭竹了,那代表著什麼呢?
11:00 我們到小礁溪山三角點了
展望不錯
可俯望蘭陽平原
終於登上三角點的魯蛋家
以及排骨家
三角點巧遇的登山大姐們請孩子們吃西瓜,真是佩服這樣的陡度還背了顆西瓜上來,這西瓜的滋味到了山腳下孩子們還是回味無窮
一群愛山的朋友一同登山真好,謝謝你們的西瓜
忽然,大姐看著我們問:要喝冰的啊,就由包中拿了瓶冰凍的咖啡,原來他的小孩在台北開「馬克老爹。咖啡」,讓我們品嚐~真的好感動,也感受到山友的熱情
大姐他們一行人要往大礁溪山,所以先行離去
此刻的山頭就由我們包場囉
老爺突然朝蘭陽平原方向指去
指著蘭陽平原的遠方
原來看不到的龜山島,此時現蹤
老爺於三角點旁找到的植物-野樹莓
11:20 離開
三角點旁有個指標(往大礁溪山及接回古道路徑)
前遇叉路記得要往左下喔,這樣才能接回古道
此叉路口記得取左而下,取右則會走往大礁溪山去
發現大多數的山友都是轉往大礁溪山走,而由小礁溪山這頭接回古道少有人走
取左而下後一路都會面蘭陽平原而下
路上還是有不少討厭的刺人植物
這段路應該是較少人走,所以沿路都有不少蜘蛛網
這是攀援類的薔薇嗎? 擾人的有刺植物
晏穿錯衣服,原以為只是古道穿了件短袖,沒想到山頂前後都有刺人植物
討厭的溼滑下行山徑
綠意盎然的世界
宛如白雲片片的景物
一路的長陡下,原是想下至溪邊再來用午餐,但是看看時間,這樣到溪底大家可能早就餓呆了吧!
所以途中找個塊平坦且有徐徐微風吹來處,準備用午餐
12:20 放飯囉,簡單的午餐再搭配大姐贈送的冰咖啡~好搭啊
盛夏之際,滿山的蟬嗚
13:00 繼續撥著前方的蜘蛛網前行
為雜木林的林相
路上開闊處可望見宜蘭大橋
拉繩陡下,所以手也抖
下至溪底前有數處的拉繩陡下
終於聽見潺潺水聲,趕緊補充行動用水
此後的沿路都有溪水,就不需再限制行動水用量
繼續陡下,不穩定的地質路段
13:40 下至溪底,小休
小休之際,孩子下水忙著抓蝦,隨手涼一下
溪底合照
再來要走一段水路
沿溪跳石而行
時而踩水前行,時而轉走溪邊小徑
溪邊遇到一棵朴樹,他的果實是過去玩空氣竹槍(客語叫:(ㄆㄧ) (ㄆ一ㄚ、) (ㄍㄤ)的彈丸,只是現在已經很少遇到,所以都改用易取得的沾水衛生紙代替
夏日就算只是踏水而行,還是開心,雨鞋自是王道
夏天,孩子們還是比較愛玩水
14:00 出溪底,來到古道約6.5K處,往右出宜蘭,而我們回台北當然是要往左囉
走了一段水路後,準備要越嶺
接回桶后越嶺古道
由6.5K至6K的這一段沿山腰繞,叢叢芒草迎風搖曳,層疊綿延綠色山巒,景色超美
排骨爸表示這一段與烘聖縱走的fu很類似
越嶺古道伴隨著桶后溪而行
6K後路徑轉回樹林裡
真的遇到有人騎著越野單車一路Off-Road真是佩服,因古道後面有些路早讓手腳都累了,更何況還要不時扛車而上呢? (當我們走回台北端後,心中更是對這位大哥佩服不己)
舊有的桶后越嶺古道指標
整修後的古道
尚待補強處
雖然樹林內溼熱感高
但因沿路有桶后溪隨行
走起來還算舒適
新置的古道指標
繼續前行
接回較寬廣的古道
第二個吊橋,旁邊的指標寫著烘爐地山? 是條登山步道
但要過橋嗎? 怎麼過?
悶熱的天氣,就看著溪邊感覺涼吧(就望梅止渴的概念)
溪旁木橋
整治工程後的溪畔樣貌
見狀開心討論著單車可騎到哪裡
其實是在找可下水點吧
這一段的古道寬敝好走
才在想這樣一路到起點多好,但~眼前出現三層樓高的鐵梯是怎麼回事
往前的朋友請縮小腹以利順利進入狹小的鐵梯
原來此為高繞路線,但跟前面那段寬敞古道也反差太大了吧
光看就累了,那完全看著不到頂的石階
以為只要撐過一小段就好了,結果根本是上上下下數段,暈~~~(真的超長超多段)
老爺滿是汗的帽子還能吸引瓢蟲,算你厲害
16:22 回到早上的小礁溪山登山口,YA
回程上看到溪邊有人野營了,這時孩子問:那他們能下水玩一下嗎?
所以晏跟排骨留在原地下溪泡水去,登山口照就讓恩跟排骨爸代表囉!
16:40 順利完成此次的行程
# 完美的沒有遇到下雨的行程,成功的擊破那30%的下雨機率
# 看著滿滿的野營人潮,山林的解禁不色讓人有些憂心。溪邊野營說真的最好跟溪保持一段距離,避免碰上溪水暴漲的潛在風險,而最重要的是帶進來的一定要記得帶出去,不要留下任何的東西在美麗的山林裡
# 小O就走了這麼久,幸好沒有選擇大O~烏來地區有三條古道,就剩哈盆越嶺古道囉...那應該知道,下次就輪到你囉..加油